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发布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超过9000万吨,在历史上仅低于2014—2016年出口规模,进口量约760万吨。
在钢材大量出口的同时,贸易摩擦的风险加剧。中钢协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因出口规模扩大,2023年全球已有5个国家对华钢铁产品发起了6起贸易救济调查,2023年年末墨西哥宣布对华部分钢铁产品征收近80%的进口关税,钢企需警惕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中钢协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达了担忧,欧盟CBAM(碳关税)的覆盖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
钢材出口面临后续压力
2023年,供给明显强于需求成为悬在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中国钢铁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出口向好的消息振奋着行业。
2023年以来中国钢材及耗钢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中国相关产品物美价廉,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适度贬值,也提高了其出口竞争力。2023年全国钢材出现较大数量出口,还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国内增产压力,成为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力量。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国清向记者表示,出口量超过9000万吨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数字,2022年出口量约6732万吨,同比增长了约30%。
王国清同时对未来的出口市场变化抱有一点担忧。“根据我们的监测,之前国外制造业并没有完全复苏,所以中国出口较好,弥补了国外市场。目前,国外制造业正在恢复,供给端缓慢复苏。从前9个月的数字看,国外制造业的供给降幅收窄。到了2023年10月、11月供求由负转正,同比回升。随着国外钢厂恢复生产,钢材出口可能受到抑制。”
王国清同时指出,中国钢材价格与土耳其、印度相比还是有价格优势的。
“2024年随着全球钢铁生产恢复,钢材需求扩张放缓,海外的钢铁供需形势将逐渐平衡,中国钢材出口订单削弱,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钢材出口。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出口量面临一定下滑压力,预计出口量在80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0%左右。”王国清说。
今年出口较好的钢材品种主要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等。这些品种的钢材在建筑、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并且出口量较大。
不久前中钢协高层也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外需收缩对我国用钢行业生产的影响逐渐显现,钢材间接出口预计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大宗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
整体的2023年,中国钢材价格处于低位,国内竞争激烈。主要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中国钢铁行业内竞争激烈,各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和价格,使得钢材价格整体走低。